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千年“鹅城”广平的历史来历

千年“鹅城”广平的历史来历

关键词:鹅城,来历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广平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uangping.ccoo.cn/
  • 感谢 guangpi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45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邯郸广平还有一个动听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别称,谓之:鹅城。鹅城千年辉煌,远近闻名。但何谓鹅城,却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近日,笔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和多方考证,力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。
  千年鹅城
  最早对鹅城的文字记载是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在广平县城东三里有断碑篆额”,“金王世鉴碑”、“遗址尚存”。碑铭:“太原之系奕叶西华转徙鹅城始奠厥家”。经查古县志人物篇,王世鉴先祖因战乱从太原移居鹅城定居。王世鉴本人生长在鹅城,受鹅城风土的熏陶,人文的教化,脱颖而出,进仕途官至“山东都转运盐使(三品)”。王的碑文遗址尚存可考。可见,广平鹅城的文字记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
  据考证,鹅城最初是指“赵南长城”的东端部分,而后形成了鹅城村。史记赵世家记载,公元前333年,赵肃侯(17年)举兵包围魏国的北部战略要地黄城(今内黄县西),久攻不下,被迫撤军。为防魏国的复仇,赵国凭借河流天险,在漳河、滏河之间修建了一道土长城,即“赵南长城”,构成了对魏的防御体系。长城大体从武安西南太行山起,经临漳、成安、肥乡南至广平县城,达城东黄河西支流止。赵武灵王才貌双全的武将夫人葛鹅,率部修筑了肥乡东南至广平城东黄河口的长城,就是“赵南长城”的最东端。后人将葛鹅主持修筑的这段长城称为“鹅城”、“夫人城”、“葛鹅城”。由于漳河肆虐,洪水泛滥,周围百姓迁返无常。岁月流逝,时代变迁,“赵南长城”已失去昔日雄伟,成为一道不规则的岗阜。避水患,人们纷纷移居“葛鹅城”遗址上,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村,人们将这个村简称为鹅城村。在县城人民路(老县衙街)偏西,至今仍有300多米凸起的鹅城村遗迹可寻。
  据《畿辅通志》载,广平县治所是在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才移居鹅城村的。在此之前的202年之间的金元时期,县治“规制未备,迁徙无常”。县治定居鹅城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高,可防水患,便于筑城墙;其次位居狭长如线的县境偏中的位置,便于行政;再次,宜于商品物资交流,有利于经济发展。县治移居鹅城至今已639年,从而,使县城与鹅城融为一体。可见,鹅城建于战国末期,鹅城早于县城,县城建在鹅城,鹅城就是广平县城。
  鹅浦秋声
  邯郸广平鹅城闻名遐迩,是与明清时期显现的神奇现象息息相关。民国广平县志曰:在县城西部,原为池沼地带,每临拂晓,当地百姓见凌空如海市一般,热闹非凡,并能隐隐约约听到悦耳的天鹅啼叫之声。民间将此传为:鹅神显灵。天鹅(葛鹅)下凡,探故土,抚苍生,斥妖魔退鬼怪。越传越神,越传越远。于是,到广平聆听天鹅鸣啼之潮如登泰山观日出一般,人山人海,川流不息;上至达官贵人,文人墨客,下至黎庶百姓,纷至沓来。有的是神奇观景,有的是求神拜仙,甚是热闹了一个时期,从此广平鹅城大震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鹅”城。
  “入年秋声非是雁,鹅城何曰不闻秋”,这就是历史上广平县境八景之一的“鹅浦秋声”。至今,归来探亲的老台胞谈起儿时的鹅城传说还津津乐道。当然“鹅声隐约”这是当时的地理环境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。广平县城居“葛鹅城”遗址上,地势较高,又有“周三里六十八步高两丈广一丈”的城墙环围,像个大喇叭口朝天。城西大水茫茫,苇荡丛生,辘轳、鏊子土山分矗两侧;城东漳河三支,横穿其境,万木葱茏的灌木紫荆巍巍如山;外四周还有层层蜿蜒的“护城堤”、“故堤”、“新堤”及“要塞津梁”。在寂静的黎明时分,“土人朝起”秋风劲吹,侧耳静听,自然会“常闻鹅声隐约”。至于“每见郭凌空如海市”(古县志)应是显现的“海市蜃楼”奇观。然而,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,却宣传了鹅城,推广了鹅城,提高了鹅城的知名度,并留下了很多鹅城的动人故事、美丽的民间传说。鹅城的颂歌,使鹅城更加神秘、美好、令人向往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